“美国拒绝道歉,然后签了字”——1968年普韦布洛号事件

时间:2019-04-16   浏览:372

 

例研究

“美国拒绝道歉,然后签了字”——1968年普韦布洛号事件

    南开大学图书馆新近开通了Gale Scholar文献集数据库,Gale Scholar为用户呈现跨越全球500年历史的珍稀原始资源文献,不仅涵盖了书籍、还收录了来自世界知名图书馆的成千上万的地图、照片、报纸和期刊等等。Gale Scholar中所包含的产品涉及丰富的学科主题,收录从15世纪至今的重要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

    如何才能发挥数据库的更大价值呢,请看本期利用Gale Scholar文献集数据库的案例,欢迎使用该数据库拓展研究。更多信息见图书馆主页——电子资源/数据库——综合检索Gale Scholar,了解更多吧!


本文作者:森泽正树,Gale高级产品经理

原文发表于:Gale Review Blog


   “如果你想要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泰晤士报》旅游版块在2006年2月18日写道:“这里有一个平壤(朝鲜首都)游轮五日游。”文章接着提到,作为这次旅行的亮点之一,“你还可以登上1968年被俘获的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军舰”。


  普韦布洛号现在已经成为了平壤的旅游景点和宣传亮点,它是唯一一艘仍被外国政府扣押的美国海军舰船。今年是“普韦布洛号事件”50周年,这是冷战历史上几乎被遗忘的一章,一直影响着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在这篇博客的开始,我将利用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美国解密档案在线)和Gale’s Historical Newspapers(Gale报纸历史典藏)带大家回顾这个事件的一些重要时刻。


“海洋调查”出事了

   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在元山东海岸被朝鲜舰队包围。表面上,普韦布洛号军舰只是在进行“海洋调查”。然而事实上,他们是在执行一项秘密的海军情报任务,对朝鲜的军事活动进行详细调查。


   朝鲜舰队由四艘鱼雷艇、两艘猎潜艇和两架米格战机组成,普韦布洛号在人数和火力上均无法匹敌,因此无力还击。指挥官劳埃德M.布赫下令销毁所有机密文件和设备,同时拼命试图拖延即将到来的抓捕行动。一艘朝鲜猎潜艇开火并打死了普韦布洛号上的一名船员。最终朝鲜士兵登上普韦布洛号,并停靠在元山。剩下的82名船员被捕入狱。

 



麻烦不断的美国政府

   林登·约翰逊执政的1968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份之一,而普韦布洛号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年。就在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前几天,越南爆发了溪山战役。一周后,“春节攻势”开始,战争形势突变,使得美国国内对战争的批评不断升级。而更加麻烦的是,1月21日,一支朝鲜行动队秘密越过三八线,突袭韩国总统官邸,暗杀未遂,加剧了朝鲜与韩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个本已混乱不堪的地区拉开另一条战线的可能性一直困扰着美国政府,与此同时他们谨慎地与朝鲜协商着船员和船只的返还问题。


   美国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外交手段确保船员的返还,正如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1月31日在总统和国会领导人的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的那样:


(腊斯克国务卿:“总统先生,我的发言非常简短。我当前在此次朝鲜事件中的任务就是尽快通过外交谈判让船只和人员返还。我想要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让人员和船只回来,只能通过外交手段。当你考虑军事行动时,你差不多就是在将船和人送上绝路。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尽可能地让这些人回来。”)


   然而,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显得软弱或屈服于朝鲜和共产主义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朝鲜已经通过播放船员的“口供”(承认并为他们的侵犯行为道歉)以及公布他们书写和签字此类“口供”的照片(被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激怒了美国。


   指挥官布赫的“口供”尤其令人震惊和羞辱,以至于CIA开始追查布赫过去的所有记录,对他进行心理评估。他们得出的评估结果并不是很好:“如果我们从完全隐瞒信息到过度表达信息去评价一个人,”报告写道:“指挥官布赫可能会处于中间状态,或者更偏向于过度表达那一边。”


来自韩国盟友的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韩国,上述针对本国总统的暗杀行动重新点燃了民众的反朝情绪,政界人士纷纷发表好战言论,敦促美国放弃外交手段,使用武力。“如果一个朝鲜城市被轰炸,平壤会立刻入侵韩国,” 韩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说,“唯一可以使朝鲜主席金日成让步的方式就是轰炸所有的朝鲜城市,阻止他发动战争。”


   在今天看来韩国人似乎并不那么好战(尤其是对付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但当时韩国人对朝鲜战争仍历历在目,而且当时的韩国处于军事独裁统治之下。下面的这篇《星期日泰晤士报》对韩国的报道捕捉到了当时的时代情绪。这篇报道的开头就用了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图片:一个孩子手里拿着玩具枪,戴着头盔,头盔上印着“军警”。


找到一个保全面子的方法

   然而,尽管韩国一再抗议,外交谈判仍在继续。他们在板门店举行了一系列会议,但在调和分歧方面进展甚微。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是普韦布洛号是否入侵了朝鲜海域。美方一再否认他们有任何不当行为,毫不动摇地声称普韦布洛号一直处在国际水域:


   朝鲜方面则坚持美国蓄意入侵其领海,并企图掩盖这一“明显的侵略行为”:


   尽管美国对朝鲜的说法表示不满,认为它们是虚假和捏造的,但它无法避免这样一个事实:82名美国公民被囚禁,他们需要达成某种协议才能被释放。最终,平壤发布了“释放船员的条件”(他们不会归还船只)。这些后来被总结为“3A”:

1)承认(Admission)美国入侵朝鲜领海;
2)为这件事情道歉(Apology);
3)保证(Assurance)将来不会发生类似事件。

   不幸的是,这三个条件都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召开的会议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此时,美国国内形势巨变。3月底,约翰逊总统宣布他不会争取连任。6月,民主党主要候选人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身亡。11月,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被选为第37任总统,将于次年1月就职。


   1968年12月,随着约翰逊政府执政进入尾声,美方最终提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反提案:他们将在朝鲜的“3A”函件上签字,前提是他们需要在此之前公开发表口头声明,否认信中的内容!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朝鲜方竟然同意了。因此,1968年12月23日,也就是普韦布洛号被扣押的11个月之后、圣诞节前的几天,82名船员被释放,“美国签署了一份被自己否认的‘郑重道歉’文件,而在签署之前朝鲜竟然默许了。”



“仪式化的敌对”

   1971年查塔姆研究所出版了《危机惯例:外交管理研究》,澳大利亚政治学家考拉.贝尔引用了普韦布洛号事件的解决方案作为危机管理技术的一个极端案例,并称之为“仪式化的敌对”,在这个敌对中一方不愿意放弃其要求,但又不能使其生效…,它可以选择用压力仪式改变当前的现状。”


   如果是这样,我们或许可以将冷战时代描述为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这种“仪式化的敌对”偶尔会把世界从全面军事冲突中拯救出来。两国现任领导人显然以一种“仪式化的友谊”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能否在远东维持和平仍有待观察。但我真心希望如此。


致谢:本文作者感谢Ian Cho先生帮助阅读《星期日泰晤士报》引用的韩国文字。


参考资料

1. Crawshaw, Jill.“Take a bow before Kim.”Times, 18 Feb. 2006, p. 23[S2]. 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2. U.S.S Pueblo reports it is being boarded by North Korea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efense, 23 Jan.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3. Farris, Fred.“U.S. Ship with 83 Men aboard Seized by North Korean Navy.”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European Edition], 24 Jan. 1968, p. [1]+.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istorical Archive 1887-2013

4. January 31, 1968 meeting of Johnson and Congressional leaders to discuss Pueblo incident. White House, 31 Jan.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5. “Pyongyang Releases Photos of Captured Pueblo Crew.”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European Edition], January 27-28, 1968, p. [1].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istorical Archive 1887-2013

6. A psych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alysis of U.S.S PUEBLO Commander Lloyd Bucher’s statements during a North Korean radio broadcast. North Korean forces seized the PUEBLO and its crew in international waters in the Sea of Japan on 1/23/68.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30 Jan.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7. Halloran, Richard.“Seoul Clamors for War against North Korean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European Edition], 1 Feb. 1968, p. 3.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istorical Archive 1887-2013

8. “The Long Ceasefire.”The Sunday Times Magazine. Sunday Times, 12 May 1968, p. 12[S]-13[S]+. The Sunday Times Digital Archive

9. Text of the Military Armistice Commission (MAC) meeting between U.S. and North Korean officials at Panmunjom, South Korea regarding negotiations for the release of the U.S.S PUEBLO and its crew. Department Of State, 2 Feb.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10. Text of the Military Armistice Commission (MAC) meeting between U.S. and North Korean officials at Panmunjom, South Korea regarding negotiations for the release of the U.S.S PUEBLO and its crew. Department Of State, 2 Feb.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11. Memo to President Johnson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Dean summarizes meetings held at Panmunjom for the release of the U.S.S Pueblo crew being held by North Korea. Department Of State, 14 Mar.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12. Detailed instructions for the twenty-sixth meeting concerning the Pueblo matter. Department Of State, 9 Dec. 1968.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13. “Pueblo Crew Freed after 11 Months; U.S. Disavows Apology, Then Signs It.”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European Edition], 24 Dec. 1968, p. [1]+.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istorical Archive 1887-2013

14. Bell, Coral.“5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of Crisis Management.”The Conventions of Crisis: A Study in Diplomatic Management.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71-96. Chatham House Online Archive